发布日期:2025-01-02 15:29:25 浏览次数:
一、民事诉讼证据时效规定有哪些
民事诉讼中,当事人须依法在有效时限内收集、准备证据。举证期限可由法院指定或当事人协商并经法院批准。逾期提交证据,若非因不可抗且对方无异议,或可获法庭接纳;若因故意或重大疏忽,则法院将视情给予训诫及罚款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八条
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。
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,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。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,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。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,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;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,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,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、罚款。
二、民事诉讼证据保全规定有哪些?
民事诉讼证据保全规定主要有: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,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。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。申请证据保全应提交书面申请,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、保全的内容和范围、申请保全的理由等。人民法院会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;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,应当立即开始执行。证据保全的方法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而定,如对物证可进行勘验、拍照、录像等;对书证、视听资料等可进行复制等。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有错误的,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。总之,证据保全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确保诉讼过程中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
三、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时效规定是什么
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有时效规定。一般来说,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,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十日提出,并经人民法院许可。若未经法
在民事诉讼中,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时效内提供证据。一般来说,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。举证期限可以由法院指定,也可以